近日,四川省评标专家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一则通报,一次性取消了33位评标专家的资格!
33人利用担任四川省评标专家职务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务,为他人谋取利益,其中8人涉案金额较大被判刑,刑期最长的为两年三个月。

具体通报如下:



事实上,四川省专家“抱团”腐败的现象比较普遍,2018年有多人获刑、10余人取消评标资格!
2018年10月29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发布了“被告人王银儒、张勇、彭晓云等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一审刑事判决书”。根据判决书显示,这三个人都是四川省评标专家库评标专家。



2018年8月,四川攀枝花市发改委对全市近三年来与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活动有关的六起典型违法案例进行了通报:
一是四川省评标专家库评标专家黄大全受贿案;
二是四川省评标专家库评标专家刘新受贿案;
三是四川省评标专家库评标专家王银儒受贿案;
四是个体工程承建商刘露行贿案;
五是个体工程承建商蒋发春行贿案;
六是金泰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健受贿案。
2018年3月,23个评标专家被通报
在四川省综合评标专家库官网,今年3月发布了附菊华、郑璞、黄雪红等二十三位评标专家处理情况的通报。

从通报来看,其中20位专家存在该回避未回避等违纪行为,附菊华、郑璞、黄雪红3人则犯下了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长期以来,部分评审专家法律意识、纪律意识、责任意识淡薄,在利益诱惑面前抱着侥幸心理,突破自己的道德底线,收受贿赂,尽管最终也逃不过法律的惩罚,但往往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评标是招投标过程中择选最优供应商的关键环节,其结果完全依赖于评标专家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因此,在招投标过程中,应严格加强评标专家使用和监管,防微杜渐,使评标在合法、公正下进行。
加强专家考核,考评和监管相结合,提升专家水平。建立评标专家培训、考核的长效机制,完善评标专家的管理制度,加强评标专家的动态管理。
一 完善评标专家征集和清退的长效机制。不断补充新的专家。
二 评标专家的专业划分再整合归类。以解决专家资源不足,部分专业评标专家过少的问题,避免评标专家老面孔现象的频繁发生。
三 对评标专家实行一标一考核,加强信用等级管理。对专业水平高、评标质量好的评标专家,提高信用等级,并规定重点项目评标专家抽取的等级要求,切实提高评标工作的总体质量。
四 加强评标专家的继续教育和培训考试管理。提高评标专家整体素质。
五 建立评标违规行为的通报机制。严格考核严隶处理,确保评标专家队伍的风清气正。
引用德国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让我敬畏,一个是我头顶的灿烂星空,另一个是我心中永恒的道德准则”。 作为评审专家队伍的一员,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愿每位评审专家头顶荣耀、心存敬畏、把握尺度、科学择优!
来源:四川省评标专家库 、中国裁判文书
转载自:e招标学苑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共采购分会是由从事政府采购、军队采购、国有企业采购、高校采购以及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单位与个人自愿组成的全国性、非营利性的社团组织,2014年3月成立于北京,是我国公共采购领域的第一家行业组织。
公共采购分会的主要宗旨,是推进我国公共采购的职业化、信息化、专业化、法制化建设,推动公共采购事业健康发展和行业自律,搭建政府与公共采购市场主体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制定行业标准,实行行业自律管理,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开展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专业采购培训和严格管理,研究和发布公共采购指数,促进我国公共采购行业的规范、健康发展,促进我国公共采购制度与国际接轨。
